信息报详情

拒绝暴力沟通
浏览:4562次 发布日期:2020-06-04


最近在阅读集团内刊《金证人》时,被其中一篇关于“暴力沟通”的讨论文章所吸引,联想到在日常工作中,跟同事、跨部门或其它公司合作时,你明明很努力去表达、沟通,但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出现冲突局面。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可能跟我们偶尔采用或遇到的“暴力沟通”有关。

      拒绝暴力沟通.jpg

暴力沟通中的“暴力”不是肢体上的,而是指语言暴力,一般概括为以下几个表现:

一、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标签化。

如果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身的价值观,就随意增加标签。如:他对细节这么挑,他一定有“强迫症”;他一周才擦一次桌子,他“邋遢、懒惰”。回想我们现实中,你和别人聊着某些话题的时候,若是牵扯到某个人,是不是会标签化这个人呢。比如“直男癌”“拜金女”“渣男”“剩女”。这都是拿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别人,贴标签的这一刻,你的偏见也就产生了,这种偏见会阻碍你和他人进行平和的交流。

二、进行比较。                                  

很多人反感“被他人拿来比较”这种行为,但其实我们自己也经常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从小时候父母谈起隔壁小王的好成绩时,你内心对小王的不屑,再到工作中领导找你谈话,说你某方面表现很差,你心里也会嘀咕:那谁谁也一般啊,他来做未必比我做得好。 “比较”本身就是对沟通对象的一种贬低,会让沟通对象变得不愉快,如果不能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中,还谈什么交流呢。

三、逃避责任。

当我们和他人说“不得不”的时候,此时沟通的双方都会被打击、伤害。

如一位职场妈妈,总是抱怨自己工作之余还要花很多时间照顾孩子,原本照顾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才做的。但一旦把表达方式换成“不得不做”的时候,她就不自觉地忽略掉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当她对孩子说:“妈妈照顾你都快累死了,你还不听话!”对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语言暴力伤害吗?在工作中,当你沟通时使用“不得不”时,主动变被动,是逃避责任的一种潜在表现。

四、强人所难。

人们都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喜欢被改变。例如你希望其他部门进行配合,这时如果你说:“你们应该做某某工作”!结果对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导致整个工作沟通没有任何效果。

但如果把“你应该”换成“我需要”,效果可能会不一样。对方听完后也反馈了他们需要你们配合的地方,整个工作会议沟通的十分顺畅。“我需要”代表选择权在对方手上,在给予对方舒服的条件下,就会作出你期望的回应。不要把自身的期望强加到他人身上,是有效避免暴力沟通的方法。

暴力沟通的表现有以上几个,希望可以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有所帮助、减少暴力沟通的可能,可以和同事、朋友进行更顺畅、高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