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报详情

读《原则》感悟
浏览:2016次 发布日期:2023-03-29


疫情持续,周末居家无事,读完《原则》一书,收获良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本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桥水基金的创始人和掌门人瑞达里奥,他首先提出,无论是谁,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需要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即:

(1)你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堪比人类最终哲学的翻版: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但作者认为这不是哲学,而是一个自己人生中不断思辨的议题,这个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忘记向自己提问,意味着逐渐失去了人生的目标,那么努力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我很惭愧,自己从未向自己提问过……

作者还提出了成功的必要途径:(1)找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最聪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够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2)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不能有明确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3)逐步归纳永恒和普适的原则,对其进行测试,将其系统化。(4)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回报,并降低下行波动。

作者认为自然比任何人都更聪明,要努力让自然教我们认识现实规律。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很重要的是,不要让偏见阻碍我们保持客观。想要取得好结果,我们需要冷静而不是情绪化。这在工作中很实用,宏观一点说是要注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微观一点则是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客观冷静,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判断。

此外,书中对于什么东西是“好”有一个令我惊艳的判断: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最大的回报。相反不符合客观规律、人为制造出来的“好”绝不是“好”,那是虚假的。

同时做事要考虑后续与再后续的结果:直接结果经常是诱惑,导致我们失去真正想要的东西,直接结果有时也是障碍。这就好像自然正在对我们进行分类:自然扔给我们各种暗藏玄机、结果有好有坏的选择,而那些决策时只考虑直接结果的人会受到惩罚。这要求自己眼光应该尽量长远,同时不屈服眼前的诱惑。

“生活中不要混淆目标和欲望。合理的目标是你真正需要实现的东西,欲望则是你想要但会阻止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欲望通常是直接结果。记住‘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谨记伟大的期望创造伟大的能力。如果你把目标只限定为明知自己能实现的东西,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当时读到这里深感惭愧,想起了周总理“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

我们应该拥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维方式,以多维度的视角看待问题。时刻提醒自己客观理性,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人和事不应该只是嗤之以鼻或不闻不问,应该站在对方视角等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海面上最显眼的冰山。

作为员工、朋友、儿女同样需要多角度,思维方式的转换有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员工拥有老板思维,朋友拥有朋友思维,儿女拥有父母思维。很多时候只要转换思维方式,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似乎很大,回头来看则不然。所以我们应该跳出去以看到全局,有时候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做决定。谨记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寻找自然社会规律,抓住客观规律和世界变化的准则,这些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努力吧。

读《原则》感悟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