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报详情

预防"大企业病"从“小”做起
浏览:3303次 发布日期:2016-01-14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齐普生辉煌。蓦然回首,自2004年企业成立至今,齐普生已走过整整七个年头。

  七年风雨历练,七年意气风发,七年斗志昂扬,使齐普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成功的迈上事业的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一路走来,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人到四百多名员工的今天,齐普生靠的就是"搏、信、和、道"的核心价值观,靠的就是一股快速反应、机动灵活、有进无退、舍我其谁的顽强拼搏精神。

  目前,公司拥有四百多名员工,在IT行业来讲,属于不断成长的大中型企业。随着业务领域也在不断增加,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提高警惕,防止"大企业病"在公司滋生蔓延,把这种可能扼杀在萌芽阶段。

  那么何谓"大企业病"?管理学上给我们这样的答案:所谓大企业病,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诸方面,不知不觉地滋生出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

  大企业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信息不畅、机体僵硬、机构庞大的"肥胖症";职责不清、决策失灵、行动缓慢的"迟钝症";本位主义滋生,矛盾增多,协调困难的"失调症";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僵化症"。

  机构臃肿是"大企业病"的基本特征。本来一个人能够处理的事务却安排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能处理的事务安排大队人马。结果就是效率的低下,人浮于事,难于管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官僚主义"。当企业处于创业初期,人人都是主人公,为生存而努力工作;当企业逐渐壮大时,便趾高气昂,耽于享受,讲究排场,处处摆"官架子",典型如,外行出差住宿,要求甚高,不考虑公司经营成本;在公司内,喜欢别人奉承,听不得不同意见。

  其次,市场反应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遇到利益有一堆人争,当问题出现后,不是抢着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是互相推诿,撇清责任,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使下属不知所以,以致于市场反应迟缓和愚钝,没有及时解决客户所需,严重影响公司信誉和社会评价,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腐败和衰落。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十全十美的,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出现后不能够正视,合理解决,因此,要求我们不回避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积极应对才是硬道理。

  再次,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人人安于现状,团队失去战斗力,也是"大企业病"一个重要的特点。其中包括企业领导人创新精神的衰退,"以攻为主"的经营方式逐渐转向为"以守为主",员工也是乐天安命,得过且过,整个企业死气沉沉,犹如一盘散沙。世界上众多的成功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无一不是以不断创新来保持生命力的。齐普生若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永葆战斗力!

  人才流失本来不是"大企业病"的特征,但是却是"大企业病"的最终结果。主要原因在于部门之间形成团体门派,领导提拔新人爱用裙带关系和权力者个人喜好,形成的人际圈,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且日积月累,形成利用“小山头”、“小门派”,阻挡了持不同意见者的生存发展。团队缺乏凝聚力,企业发展缓步不前,而真正有激情、有才干,热爱事业的人才白白流失掉。对此,齐普生必须把这种隐患连根拔起,吸纳优秀人才为企业补充新鲜的血液,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齐普生还在不断成长,管理中也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旦出现这样的隐患,企业的发展将会出现严重的危机。因此,针对"大企业病",我们应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最关键的是要从“我”做起,从领导做起。不要说“大企业病”和自己无关,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提高工作效率做起,发现有"大企业病"症状,都要敢于批评,敢于抵制。这也要求公司要更好的引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把各项工作量化,通过评估定岗定人,保证岗位的科学合理化,勇于创新。另外,企业的反应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反应机制,以服务客户为第一要务,赢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只有这样,齐普生才能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