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调试总结
一、监控系统介绍
H3C监控系统主要分为iVS3000和iVS8000解决方案,iVS3000主要用于小型企业,iVS8000主要用于大型企业,监控摄像头少的话可以选择iVS3000解决方案,一般在50路左右,超过100路的话一般选择iVS8000解决方案,iVS3000解决方案中用到的核心设备为ISC3000-集成监控中心,编码器、解码器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到ISC3000-集成监控中心上,一般是通过交换机进行通信,iVS8000解决方案用到的核心服务器为VM视频管理服务器、DM数据管理服务器、MS媒体交换服务器,VM服务器主要进行编码器、解码器、MS服务器的管理,DM服务器主要用于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监控的实时录像)的管理,MS服务器主要用于视频点播、网络报文转换、数据流的复制分发需求。监控系统一般不需要改造用户的原有网络架构,直接在原有网络上进行部署即可,即网络层可达。
二、监控系统iVS3000介绍
iVS3000解决方案是H3C公司针对监控规模较小、性能适中、功能要求简单实用的一般商业(企业)市场推出的基础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适用的范围包括网吧、娱乐场所、旅馆、连锁企业等的联网监控。通过ISC3000集成监控中心,iVS3000解决方案实现了对系统、存储、监控以及自我防护的统一管理。
三、监控系统iVS8000简介及特点
H3C VS8000解决方案包括了编解码器、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和管理平台四大基础组件。iVS8000解决方案的核心是iVS8000管理平台,包括VM视频管理服务器、DM数据管理服务器、MS媒体交换服务器和VC客户端等,单域的iVS8000管理平台最大可以管理前端3000台编解码器、10000路摄像机的能力,同时最大可管理128台基于IP SAN技术的NVR网络视频录像机。结合H3C的网络产品和iVS8000管理平台的多级多域管理能力,iVS8000解决方案可以适应局域网、广域网、VPN和多级多域扩容联网等多种组网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灵活组网需求。iVS8000系统具有统一的监控平台、先进的系统架构、智能便利的管理维护、高清实时的图像质量、专业可靠的海量存储、灵活高效的接入方式、电信级设备可靠性、开放的架构带来丰富的增值业务等特点。
四、监控系统调试心得
监控项目的开局调试与其他新产品不同的是监控设备的系统都是Linux操作系统,监控服务器的基本配置都是登录Linux操作系统进行基本网络参数配置的,编码器、解码器的网络参数配置可以通过WEB配置,但升级操作只能通过Linux操作系统进行,当然,监控服务器的升级操作也只能通过Linux操作系统命令行进行,WEB界面无法操作,这就需要我们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命令了,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只要我们了解了该操作的基本配置命令,就可以进行设备的基本操作了,网络参数主要包含设备的网口地址、网关、掩码、设备命名等基本参数,另外,监控服务器的调试还涉及到监控服务器之间通信的配置,即数据管理服务器、媒体交换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之间的通信,另外还有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这些参数配置好后就可以WEB界面登录设备进行管理性操作了。
监控项目的调试与其他新产品及网络产品调试一样,调试前都需要进行规划,这里的规划主要是指设备通信IP地址、设备的ID规划,要具有连续性、规律性,特别是设备的ID,要全网唯一,不能出现ID一样,主要是指编码器、解码器的ID。另外,监控服务器的地址一旦确定下来设置好后,将不能再次修改,如果修改后导致服务器重新安装系统,所有数据将丢失,因为VM视频管理服务器与DM数据管理服务器、MS媒体交换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已经建立了通信绑定,这种关系依托在操作系统的网络层设置上,一旦VM服务器修改了IP地址或设备名称,服务器将重新启动安装恢复到初始状态,只有通过手动配置才能正常运行,但之前服务器上有数据将不能恢复,通常情况下,如果由于规划问题,不得以要重新修改IP地址的话,首先要对VM、DM及MS服务器进行数据库的备份操作,重新安装好可以将备份到本地的数据库文件再导入到服务器中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其实这也是一个调试监控的好的习惯,因为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服务器故障无法正常运行的话,最起码数据还在,导入到新的服务器就可以运行了,这样节省了大量的重新配置及维护时间,所有建议大家进行定期对VM服务器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为后续维护做好准备。
监控项目的调试一大特点就是对编码器、解码器及VM视频管理服务器、DM数据管理服务器、MS媒体交换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调试后,后续的操作都是通过PC上安装的VC客户端进行的,通过VC客户端登录到VM,客户端分为用户版、管理员版、告警版,一般只需要用到用户版与管理员版,登录管理员版主要进行编码器、解码器、MS服务器的添加、删除、修改操作,以及编码器绑定摄像头、解码器绑定显示器等操作,其实就是与VM服务器建立了被管理与通信关系,VM用户版主要进行实时监控图像的查阅、图像解码到显示器设备操作、存储录像的回放查看等,其实就是整个监控网的监控中心,只是都是通过PC显示出来而已,一般用户都是将监控画面解码到电视墙上,小型监控网只要通过PC显示即可。
监控系统中维护管理人员用到最多的功能其实就是对摄像头的云台控制了,这种功能其实也是用户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最直观的,通过接在PC上的外接键盘对所有摄像头进行图像的放大、变焦、旋转等操作,或者直接在VC客户端的操作页面上进行点击操作,这就要前期将所有摄像的控制线与编码器连接好,这部分工作一般不需要我们完成,因为摄像头一般是其他厂商提供,我们主要配合进行编码器上云台控制协议、波特率、地址码的设置,这些参数的设置是依据摄像头上参数的设置的,与其吻合即可。
监控项目中如果是iVS8000系统的话,一般都需要用到存储设备,对实时监控到的录像进行实时存储,以便进行录像查看,如果是iVS3000的话,ISC3000-集成监控中心设备中直接可以插入硬盘,带有存储功能,项目中如果有ECR系列编码器的话,也可以配置硬盘,进行本地存储,而EC系列编码器的话就只能通过存储设备来存储监控录像了。
监控项目中繁琐一点的工作主要是VM、DM及MS服务器的安装调试,开局时都需要进入Linux系统进行重新安装并修改相关初始参数,对Linux操作系统操作命令了解的话,调试起来就轻松多了,其他相关操作都是Web界面了,所有设备调试前先做好规划,了解用户的网络情况,这样调试起来就井井有条了。
2016年01月
本期文章
-
刊首寄语
-
公司动态
-
行业聚焦
-
产品推荐
-
案例介绍
-
经验共享
-
服务明星
-
培训天地